快捷导航

了解:最后一批棚改或“全面重启”?2023年3类老房子要做好拆迁准备

[复制链接]
查看: 2|回复: 0
发表于 2024-3-22 21:20:1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  前些年在许多城市快速发展尤其是地产业发展最为火热的时候,各个地方都在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工程。通过对城市中旧房子老房子进行拆迁棚改的方式,让许多城市一夜之间诞生了许多“拆二代”。杨在明律师事务所简介https://www.zaiminglawyer.com/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专业拆迁律师为被拆迁人提供房屋拆迁补偿、征地补偿、拆迁补偿、安置补偿、城中村改造、棚户区改造、农村房屋补偿、征收房屋补偿、房屋拆迁补偿、农村宅基地补偿等土地征收动迁律师全方位服务,是一家由专业的拆迁律师和专家组成的全国权威性拆迁律师事务所。400-801-9299!


  但是随着棚改政策的调整,全国范围内停止了大拆大建,许多人的“拆二代”梦想就此破灭。不过根据最新消息,最后一批棚户改造工程即将“全面重启”,尤其是在2023年有3类老房子可以做好拆迁准备了。

  从2005年全国大力推行棚户改造工程以来,全国各地的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棚改的带动下迅速发展,打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“黄金时期”。在棚改工程的带动下,一些城市形成了以地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,虽然经济发展屡创新高,但是其弊端和不足也逐渐显露,于是棚改工程从2023年开始将被叫停,原因主要有以下2点。

  1、成本增高

  近些年棚改工程在促进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,也将城市的地价房价推上新高,这就直接导致开发商征收旧房拆迁旧房的成本大大提升,同时随着建筑原料和人力成本的不断提升,开发商新建楼房的成本大大增高。

  再加上还需要为旧房的业主提供价高昂的货币或房屋补偿,开发商最后到手的利润越来越低,以至于主动买地拿地进行棚改的开发商越来越少,所以棚改工程从当地的财政动力开始变为负担和压力。

  2、资源浪费

  在棚改工程的前期推行过程中,由于一些房企采取了房屋一刀切的措施。即所有旧房统一拆除的政策,这样虽然节约时间提高了效率加快了工程进度,但是增加了成本的同时还造成了资源浪费。

  因为对于一些老旧房子来说,虽然外观或是房龄看起来稍显老旧,但实际上房屋的内部质量或是居民的整体居住质量并未下降,一些老旧小区只需要简单的修缮和翻新,甚至就加个电梯就还能够继续居住使用。所以主要基于以上2个原因,棚改拆迁工程开始暂停或是调整为旧房改造工程。

  但是有消息传来,在2023年将会有3类房屋搭上棚改的最后一班车。所以以下3类房屋的住户可以提前做好准备,也许自己还能成为国家最后一批拆迁户。

  1、危房

  不论自己的房屋位置、房龄如何,如果大家感觉自己的房屋安全性存在严重不足和威胁,就可以积极申请危房鉴定。在经过相关部门鉴定后符合危房的标准,那么这类危房肯定就要被拆除,因为人民的生命财产高于一切。

  2、规划区域内房子

  如果自己的房子正好位于当地政府的城建规划区内,那么肯定要从城市的发展大局出发,将这类房子拆除,不能因为一些旧房子而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发展。所以如果自己的房子如果幸运的处于“规划区”内,那么你就有可能成为最后一批幸运的拆迁户了。

  3、开发商主动拆迁

  还有一类房子既不是危房,也没有位于城建规划区内,即使这边的小区房屋比较老旧,但是依然有可能成为拆迁户。因为有些小区虽然老破,但是其区位优势明显,周边有优质完善的配套资源,比如说学校、医院、商业等。

  这类房子很容易被开发商看中,因为这些地区建成新房后,即使提高房价也会被大家一抢而空。所以哪怕拆迁成本稍高,开发商也丝毫不担心将来亏本。

 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,新棚改可能与以往的方式有所不同,目前一些地市推行的棚改政策主要是“以房换房”。这就意味着大家想通过棚改获得大量的货币补偿还是存在一定难度。

  因为目前各地的楼市库存压力较大,为了加快楼市存量的去除,一些城市通过给拆迁户发放“房票”的形式,实现去存量和拆迁规划的双赢。而当面对一些危房拆迁时,一些地方还会采取原地重建的方式来进行补偿,在房屋重建结束后旧房危房主人就可以重新回归家园,拥有属于自己的新房。

  总而言之,虽然这3类房屋主人赶上了棚改的末班车,但是想要依靠拆迁暴富或是获得大量货币补偿还是存在一定难度。不过能够享受到国家的棚改政策住上新房子,也是非常划算的一件事情。

  举报/反馈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账号

本版积分规则

精彩推荐

百茶志:茶友聚集地

  • 反馈建议:麻烦到管理处反馈
  • 我的电话:这个不能给
  • 工作时间:周一到周五

关于我们

云服务支持

精彩文章,快速检索

关注我们

Copyright 百茶志  Powered by©  技术支持:飛     ( 闽ICP备2021007264号-17 )